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
A. | 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 | 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
C. | 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
D. |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
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A. | 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 B. | 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
C. | 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 D. | 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
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
A. | 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 B. | 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
C. | 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 D. | 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A. |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
B. |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
C. |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
D. |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
《审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丽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