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
《旧唐书》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的原因可能是
A.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 B.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
C.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 D.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其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了宋代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 |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央 |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
D.设立三司使,掌握财政权力 |
“……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文中的“选拔制”是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 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D.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针对的是
A.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 B.汉初社会经济凋敝 |
C.节度使权力过重 | D.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