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相映生辉,影响深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四:“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理由。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古代雅典对军国大事决策方式的特点如何?(4分)
(3)归纳材料三中所说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分)
(4)依据材料四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显示,在专制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矛盾?基于此考虑,明太祖在政治体制上有何改革?
(2)据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矛盾,唐、宋两代各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治措施?
材料二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