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9分)
(2)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
(3)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0月17日,《时报》刊登了来自凯恩斯和其他五位经济学家给公众的很长的一封信。他们在信上说明了无论是来自私营的或是政府的,无论是用来消费还是投资,花费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衰退是花销不足造成的。这个不足只有通过政府的加大消费才能补足。……
两天以后,四个来自伦敦大学的教授回复了凯恩斯的信。而其中一位就是哈耶克,……他们认为,大量的政府的债务比起私人的债务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摩擦以及对经济的复苏造成更大的阻力。……(关于)怎样使经济复苏……哈耶克认为:“现在是取消这些在贸易上的限制和使资金重新自由流动的时候。”
——《凯恩斯和哈耶克:伟大的辩论进行中》(2010年7月7日刊登于华尔街日报)
材料二 1944年,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出版,他指出:太多的政府规划意味着太多的政府权力,将破坏自由,奴役人民。……中央计划是走向极权国家的第一步。自由是绝对的,要靠竞争机制运作,一旦有时会导致相当多的失业,就不得不承受。
凯恩斯对此进行回应:“我们追求的不是没有计划,或者只有少量的计划……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计划。”
争论中,哈耶克处于劣势。他的《通往奴役之路》很大程度上被学术界视为 “反动分子恶意破坏崇高理想”。……
1974年,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哈耶克和凯恩斯经济思想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哈耶克在论战中处于劣势的原因。
(3)请说明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清政府于1897年责成洋务派官僚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 而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资本定额500万两,先收一半,最大的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总董等9人,由盛宣怀指派。该行在香港、广州、天津、镇江、北京、汉口、九江、汕头等地设立了分行,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为准,在总行和重要口岸的分行都用洋人为大班,规章制度也仿照汇丰银行。
该行在创办之初就获得了钞票发行权,发行银两和银圆两种钞票,为中国最早的银行券。发钞、存款成为该行主要的资金来源。
从1905到1911年,该行从发钞得到利润80万两以上。
1916年盛宣怀死后,行务由董事傅筱庵控制,他积极投靠北洋政府,大量购买公债,并用资金支援孙传芳的军队。
1934年存款增到3100万元,比1929 年增加了4倍多。发钞额达2900万元。放款也显著增加,达到3000万元,比1929年增加了2倍多。
1935年因币制改革,该行结束发行业务。
1937年,国民党政府迫使该行接受增拨官股3475万元,原有商股折合成525万元,合成4000万元。该行改组后,实权仍掌握在杜月笙手中,他大量购买公债,从事投机。
抗战胜利后,该行上海总行恢复整顿,因受中央银行委托代兑伪中储券,存款一度回升,1945年底达198,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4倍。
至解放前夕,除一些房产外,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该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摘编自《中国第一家银行》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之初的特点。
(2)根据材料,谈谈影响中国通商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自明朝后期至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多世纪里,江南棉纺织业的生产扩大了一倍多。到了19世纪初,江南从事棉纺织业的农户已占总数的65%以上,每年所需要的棉花达300万担。另外,江南丝织业的生产规模只不过略逊于棉纺织业,而其他轻工业,如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服装业及印刷业等,亦具相当规模。到了19世纪初,江南轻工业的重要性已和农业相当。
除了一些小规模的采煤业外,江南基本上没有煤铁业。工具制造业还是继续生产传统的简单手工工具。造船业有些发展,但江南所造的海船主要是沿海航运的沙船,最大的不过375吨。其数目从明嘉靖时的约1000艘增至清道光时的3000艘,总吨位从明末的5万吨增至清朝中叶的38万吨。
英国方面,毛纺织业是工业革命以前的最大产业部门,但从事毛纺织业的农户不及总数的一半。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期爆发后,依赖进口棉花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其净产值在19世纪初已超过毛纺织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产业部门。英国棉纺织业使用的棉花,自1760年的3万担增至1817年的90万担,但仍然不及江南的1/3。此外,英国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丝织业、麻纺织业、啤酒酿造业、肥皂和蜡烛制造业、皮革和玻璃工业等轻工业。但总体来说,英国轻工业的规模不及江南。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的煤田总产量已达到4700万吨,在两个世纪内增加了23倍。此时英国采煤业的净产值在所有工业部门中已仅次于毛纺织业。另外,铁的年产量亦从1611年的1.2万吨增至1760年的3万吨,其他铅、锡和铜等有色金属的采冶业也不断发展。英国的工具制造业自15世纪开始迅速发展,铁匠数目大幅增加,新的机器不断涌现,到18世纪又发明了蒸汽机及多种新式纺纱机,标志着机器制造业的逐步建立。建筑材料工业亦呈现重大变化,砖瓦逐渐取代了木材,成为主要建材。英国的造船业在16世纪时还不如江南,但其后便迅速发展。到了1760年,英国商船总数已超过7000艘,总吨位在1792年达到154万吨,在一个世纪内增加了近5倍,远远高于同期江南沙船的总吨位。174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队的标准船吨位已接近500吨,超过江南最大的沙船的吨位。
——摘编自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和今天》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的江南和英国工业发展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经济因素。
(2)史学界有一著名的韦伯之问——“工业革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疑问。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三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 《魏书》卷110《食货志》
材料三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四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指出其何积极作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俄国官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材料四表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