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人文主义思想 | B.社会契约思想 |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D.法律至高无上的原则 |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 |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
C.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 |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
严复明确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严复实际强调的是宋代
A.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 B.理学的影响 |
C.分化事权政策的影响 |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意识形态,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出现这种调查结果可能是因为她的政策
A.使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 |
B.使英国彻底放弃了凯恩斯主义 |
C.使英国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分裂的现象 |
D.不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框架 |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全球通史》)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