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原因分析 |
| A |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
硫离子水解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臭味 |
| B |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
| C |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
| D |
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 |
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 |
关于接触法制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必须净化,主要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
| B.之所以叫“接触法”是因SO2被氧化成SO3时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 |
| C.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矿粒,在沸腾炉中燃烧快、反应完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
| D.SO3用稀硫酸吸收而不用水吸收,可防止形成酸雾并使SO3吸收完全 |
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是()
| A.延长反应时间 | B.充入过量H2 | C.充入过量N2 | D.升高温度 |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不易沉降(可飘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氧化剂 | B.还原剂 | C.吸附剂 | D.催化剂 |
在制硫酸的工业中有以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产中通入过量的空气,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
| B.生产中选择400—500 ℃,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催化剂的活性好 |
| C.根据实际情况在生产中选择常压,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
| D.在接触室被氧化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塔被水吸收制成硫酸 |
合成氨工业有下列生产流程,其先后顺序为()
①原料气制备②氨的合成③原料气净化和压缩④氨的分离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④③②① | D.②③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