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验证一些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图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型管右侧红墨水上升 |
B.Ⅱ图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
C.Ⅲ图中:观察到量筒内黄绿色逐渐消失,量筒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该现象是由于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加成反应 |
D.Ⅳ图中,可以比较![]() ![]() |
用Fe与稀反应制取
时,下列措施不能使
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 B.不用稀![]() |
C.滴加少量的![]() |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
右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 →Fe2++2e- |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
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 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②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实现2NO(g)+2CO(g)N2(g)+2CO2(g)的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及载体,就可完全清除NO和CO |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NO)正=v(CO)逆 |
C.假设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NO)=c(CO) |
D.使用性能好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
燃烧热是指一定条件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1/2 O2(g)====CO2(g)ΔH =" -283.0" kJ·mol-1
②H2(g)+ 1/2O2(g)====H2O(g)ΔH =" -241.8" kJ·mo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 CO2(g)+H2(g)ΔH =" -41.2" kJ·mol-1 |
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1/2O2(g)="===" H2O(l)ΔH > -241.8 kJ·mo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