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秦王然怒 (         )     ②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
③秦王色 (          )           ④长跪而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⑴宾客意舒()⑵宾客大宴()
⑶不能其一处也()⑷中力拉崩倒之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句是_________。(都用原文词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的意思。
(1)世耕() (2)稍稍宾客其父()
(3) 卿今当涂掌事() (4)蒙以军中多务()
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为什么会有仲永“泯然众人”和吕蒙有“今者才略”的不同结果?请分别分析原因。写出你最喜爱的书的书名,并说说它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疑质理:(2)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3)在必醉:(4)饮辄尽: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篇选文都介绍了文中人物的家庭状况,请你说说两个人对此家境的态度。
并谈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黔之驴》)
[乙]
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注:①伙:同伴。②须臾:很短的时间。③历:经过。
(选自《蛙与牛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益其声: (2) 稍近益
(3) 欲于牛: (4) 此不自量力者也:
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欲逾
尝驾黄鹤返憩
B.去:乃
远矣
C.者:觉无异能
此谓不自量力
D.其:牛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驴不胜怒,蹄之。
__
(2) 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
__
驴和青蛙的结局都是可悲的,更加可悲的是它们至死都不知死的原因,你能从驴或青蛙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论马
岳飞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 
【注释】①故常:过去常常。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披上战甲。⑤褫(chǐ):解除。⑥秣:吃饲料。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故常(2)行百余里
(3)百里(4)欲毙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