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联合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系的向往。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了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了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了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国)《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
材料三: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近现代史上有人试图用武力统一或征服欧洲,结果都失败了,请举出两位历史人物加以说明。当今欧洲主要是通过哪个组织实现联合的?该组织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实现联合的作用?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渐进缓慢、曲折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著《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皇帝的权力有何特征?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钱乘旦著《世界现代化历程》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哪部法律文献?()2分
材料三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党人希望借此来限制袁世凯,束缚他专制独裁的手脚……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其和""此"共同代指什么法律文献?它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材料四中新宪法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适应。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欧洲各国的通道,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一系列务实合作结出了早期的果实。近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材料四: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请回答:
(1)现有一个旅行团希望重温丝绸之路的辉煌,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作为导游的你将带领旅游团从中国的哪个城市出发?最终到达世界的哪个地区?
(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最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应对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请指出体现这一趋势的世界经济组织。
(4)从材料四克林顿的评价我们知道,全球化对某些国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境地的主要是哪类国家?原因是什么?

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的史实。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史实,与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后,曾经怎样对待当时的中国?请举两例。
(3)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可看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4)图三所反映的是在什么时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史实?这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5)根据以上三幅图,说说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经济建设及彼此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予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1)材料一中“这个政策”是指什么政策?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了新的措施,这一新措施有何特点?(1分)
(2)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一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谈谈俄美两国的经济建设给你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近几个月来,美国与俄罗斯关系趋于紧张……今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的一次发言中批评华盛顿“几乎毫无节制地”使用军力的言论令西方震惊。普京还谴责美国正使世界变得更加危险。——选自人民网2007年5月16日
(4)世界现代史上美国与苏联作为盟友曾经有过合作,试举一例说明。
(5)美苏关系由“战友”到“敌人”开始于哪一事件?(1分)此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这一格局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

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2分)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