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
| A.侵华英军 | B.八国联军 | C.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军 | D.英法联军 |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
| C.封建文人有了臼由挥、洒之地 |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
阅读下列图表:
| A.汉代以前经济发达地区在关中 |
| B.迟至先秦,当时的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一些了解 |
| C.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
| D.十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
|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强调()
| 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 |
| B.土地革命调动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 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
|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北伐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