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宋代儒家思想经过“二程”和朱熹等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称为:
A.国学 | B.理学 | C.心学 | D.新儒学 |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是:
A.佛教和道家的传播 | 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 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 | 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④ |
汉武帝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
C.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删除出去 |
D.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