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
|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
|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