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
|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山大学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
| 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
| 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相对时空观 |
| 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
|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变化 |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
| B.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
| C.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
| D.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
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 A.严密的社会分工 | B.追求社会财富 |
| C.人人为上帝服务 | D.平等的劳动观 |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 D.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邓小平同志会见加拿大客人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
|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
| C.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