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12年1月4日,新上任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在与孙中山就政策问题进行长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未知涯畔”四个字,表示对孙中山的不信任。该事件从侧面说明了()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分歧 D.旧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是抗战期间某位国民党将领的七绝诗。他的主要事迹是()

A.与八路军配合,赢得平型关大捷
B.率军赴缅参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C.指挥台儿庄战役,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D.指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符合上述说法的史实有几个()
① 《大宪章》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德意志帝国宪法》 ④美国1787年宪法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江平在《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 中写道: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这里“罗马法精神”指的是()

A.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B.法律至上的法律原则
C.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精神
D.强调市场经济规律的私法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