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刘星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A: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有关;
猜想B:电流做功可能与电流有关;
猜想C:电流做功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除电阻丝阻值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及电源、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他将两电阻丝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所示。
(1)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过电阻丝的 和通电时间相同,他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接通电路前他想: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若两只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则说明电流做功与电阻丝两端的 有关;这就验证了猜想 。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 竖直架在一 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纸,则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 (填“A”或“B”)这一侧面观察,一位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源为3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他们所需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 A。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电路图将实物电路补充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
(4)小丽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3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保留两位小数)。
如图甲是小丽“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实物图。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 ;
(2)闭合开关,向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8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示数为 安,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欧;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小灯泡突然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丽认为可能是电路某处断路,于是用一根导线检测,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
导线两端接触位置 |
电灯 |
电流表 |
电压表 |
① |
ad |
亮 |
有示数 |
有示数 |
② |
ae |
亮 |
无示数 |
有示数 |
③ |
ac |
不亮 |
无示数 |
无示数 |
④ |
ab |
不亮 |
无示数 |
无示数 |
小丽分析表中现象,判断出 之间某处断路,同组同学指出实验步骤 是没有必要做的。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操作时将实验研究的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并用“水浴法”加热.用“水浴法”并配备搅拌棒的目的是 .有同学提出,不用“水浴”法加热,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你认为这一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2)小强小组实验时发现固体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延长固体熔化时间的方法(2种):
① ;
② .
(3)晓彤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乙和丙图象可得到两种固体的相同点: ;
不同点: .
(4)小雪小组在实验过程,把一整块冰放入试管中,把温度计放入试管中,再把试管插入90℃的热水中加热,同组的小南同学认为小雪的操作过程有问题,请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2个问题是:
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