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两种不同生物体的处于生活状态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所示细胞的名称是              ;通常情况下,该细胞是否具有增殖能力?        ,原因                                ;研究图1所示的生理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若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以观察图1所示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依据的原理是                                                 
(3)当图2所示细胞吸18O2后,18O2将在③中的               (填结构名称)被利用,并首先在
(填物质名称)中检测到18O的存在。
(4)若将图2所示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甲乙丙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3)抗白粉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阶段,________沿着________移动,氨基酸相继地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4)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________(用分数表示)。
(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6)甲和乙杂交得到F1,请画出F1能产生dT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图(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只需画出Ⅰ、Ⅱ染色体,要求标出相应基因,请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细胞分裂图

(7)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请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遗传图解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mmolCO2·m-2·s-1)。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
1
1
20
38
30
35
20
1
1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凌晨3:00时,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__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下面是高等动物肝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________,葡萄糖以________方式进入肝细胞后,一定条件下,能够经过复杂的变化合成物质[B]________,以作为DNA复制的基本组成单位。
(2)红细胞中的O2进入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的条件下,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动物体内的酒精主要是在肝脏内分解的。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相关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如图,请回答: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A组
含1.0 mmol/L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B组
含1.0 mmol/L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C组
不含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①完成表中实验,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__组。
②曲线乙是________组实验的结果,因此能够证明肝脏具有分解酒精的作用。
③酒精在人体内的大致分解过程是:酒精→乙醛→H2O+CO2
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随温度(35—40 ℃)的变化曲线。

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

图1

图2图3
(1)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____,并切割DNA双链。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