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影响过氧气化氢溶液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等量6%、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0.5g的二氧化锰。发现浓度大的能先收集到100ml氧气。实验完毕后,他们一共能回收到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___g,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过滤或者蒸馏)
②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过氧化氢溶液,向a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向b中加入氧化铜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快且多,由此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取2支试管倒入等量6%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其中一支放入90℃热水中,发现该试管中生成的气泡较________。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判断试管已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
(2)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
(3)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选用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4)右图是化学中“著名”的多用途装置,有如下用途:
①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____端进氧气。
②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______端进氧气。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 ;
(2)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 的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图甲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图乙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同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f
(2)实验室选取d、e、h、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了选用了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填写字母)。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先往仪器b中加入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收集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始终不见浑浊,原因是 。
(4)右图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5)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6)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