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
下图是王献之《中秋帖》,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
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 |
C.“笔势精妙,备尽谐则,列为正书第一” |
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 |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天气预报 |
1856年 |
1873年 |
1939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D.列宁领导苏俄时期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