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
|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
|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
|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
|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 B.发动七七事变 |
| C.制造南京大屠杀 | D.组建七三一部队 |
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淞沪会战 |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