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再次谈到了关于对南越军事介入问题上的顾虑。他担心,此举将导致世界两大对立势力的交锋,并指出,越南的形势与朝鲜战争时完全不同。朝鲜战争时,敌人的入侵已相当明显,而这里的局势则尚未明朗……一九六一年晚些时候,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一万六千名美国军事顾问被陆续派往南越,以帮助其进行训练,与北越保持抗衡。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在其它亚洲国家、以及在其它地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重要国家的眼里,南越将不仅是对美国坚定性的一种考验,而且也是对美国处理“民族解放战争”能力的一种特殊考验。广而言之,任何一个在未受到共产党人威胁的国家,也无疑会有理由怀疑,我们是否将会对他们负责到底。甚至,从理论上而言,即使在拉丁美洲那些偏远的地区,这一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九六五年七月,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即,到年底之前,十七万五千名美军将士将被派往南越。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三: 作为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参与了将美国拖入越南战争的各项政策的制定,以至于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然而,30年后,他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颇具震撼地宣布: “错了,彻底的错了”……越战的决策者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没有料到,越战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美国人痛苦和分歧的根。
——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越南内战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对越战反思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流行的歌曲: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把它投入使用,
让它与时间赛跑。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高楼,直抵太阳,
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高楼,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证,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提高专项税收,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
材料三
1964年8月20日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机会法》。
1964年提出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发展法案, 用以帮助美国最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1964年通过《食品券法》和儿童营养补助法, 确立国民基本食品保障政策。
1965年7月30日签署了关于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和援助法案。
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和1965年《高等教育法》等40多个有关教育的法案。实施关于青年职业培训和再培训计划,实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良好开端工程和跳班计划。
1965年8月10日通过了住房和城市发展法,对住不起体面住房的穷人给以租金补贴。
1966年又签署住房拨款法案, 用以帮助穷困的城市。
1968年4月10日总统还签署了开放住房的法案,规定在10年内为低收入家庭提供600万套补助住房,并禁止在购买和租用住房时的种族歧视。
——摘自《世界各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歌曲为什么会流行?
(2)依据材料二,为了提高就业率,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较,具有怎样的特点?分析美国60年代制定这些法案的主要原因。
经济现象能够透视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上述材料描述了北宋城市发展的哪些现象?
明朝出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缙绅官僚,此时也多“以货殖为急”,或开官店,或营高利贷,或贩盐走私。……达官显贵、亲王公侯、外戚权阉也往往借势经商,皇家也开有皇店。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2)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近代工业统计资料(1872—1913年)
年代 |
商办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商企业 |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
1872—1894年 |
53 |
4697 |
19 |
16196 |
103 |
28000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86 |
28469 |
136 |
103153 |
(3)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 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据报道,201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日在《华尔街 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他说。对抗的原因: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 在国际上有什么积极作用?“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