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右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大类岩石间均能直接转化
B.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地球内部
C.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D.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意义不大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说明了(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下列地表形态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 )

A.褶皱山脉 B.地表的高低起伏
C.海陆变迁 D.沙滩

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交通 D.科技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