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把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汇集于推进诚信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力求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上见实效。材料表明:
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注重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迂回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
④事物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边漫画《挤公牛奶》,告诉我们
①实践决定认识,要注重实践
②真理性认识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③要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
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面漫画的寓意如果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
B.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D.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
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
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四分之一的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这说明
A.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