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
2012年11月第八届珠海航展成功举办,中国航空产品的卓越表现,使“中国制造”拿到了300多亿美元的创纪录订单。航空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 “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 | B.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
C.经济全球化加强 | D.全球政治军事政治合作的大趋势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
2013年5月2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黄波的文章指出,《申报》在评论杨乃武案中秘密审理的做法时认为,“审断民案,应许众民入堂听讯,众疑既可释,而问堂又有制于公论”,“吾因此案不禁有感于西法也。西国之讯案有陪审之多人,有代审之状师,有听审之报馆,有看审之万民”。这表明,《申报》的主要关注点是
A.迎合市民的猎奇口味 | B.推动中国司法近代化 |
C.揭露杨乃武的冤情 | D.追求事件的真相 |
有学者指出:“洋务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三十年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对材料中洋务新政“畸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 |
B.洋务运动是以求富求强为目标 |
C.洋务运动没有全面推进近代化进程 |
D.洋务运动建立的北洋海军缺乏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