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 |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 |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 |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 |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B. |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C. |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D. |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 | 贝用于占卜 | B. | 贝用于祭祀 |
C. | 贝是装饰品 | D. | 贝是货币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 D.城市向南方发展 |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