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③由于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洋行大量出现
④导致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南京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
“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美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个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 |
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