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9月22日 |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
10月4日 |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
l0月13日 |
晚,看《共产党宣言》。 |
10月18日 |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
由此可见蒋介石( )
A.怀疑三民主义 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 B.欧共体 |
C.北约组织 | D.德国统一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
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A.1971年 | B.1972年 | C.1978年 | D.1979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