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
——《礼记》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 “谷”在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是什么?黄河流域的代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
(4)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房屋类型?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建筑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
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请回答:
(l)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通过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
问题探究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北京人"遗址
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
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④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建立的陵墓。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2)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

"民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生活的时代被后人称为什么时代?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2)许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做出了贡献。(2)(2)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①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②华盛顿认为新政府有何作用?写出这个政府建立的前提条件。美国人是如何赞誉华盛顿的?
(3)今天,我们的使命就是践行民主。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