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结合下列古代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第一组图①中六次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是谁? 写出一项支撑图②中郑和七下西洋的技术条件。(2分)
(2)第二组图④中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复了台湾? 图⑤康熙帝打败了沙俄后双方签订了哪个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请结合图片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四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综合材料一、四中的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比较历史效果。
同样是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实行“”,却毁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西汉武帝采纳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中日关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之间的关系说不尽也道不明……
材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照片,抹不去的民族伤痕。

材料二:自1986 年以来 , 已有多名日本在职的内阁大臣公开否认日本的侵略史实。例如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
材料三:钓鱼岛撞船事件后首次中日首脑正式会晤“胡菅会”11月13日终于在横滨匆匆登场。会晤失去了往日的亲热和笑容,而略显拘谨和勉强,但这也正是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个图片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中?
(2)材料二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对这次战争的态度怎样?
(3)请你用具体的历史事实及数字驳斥日本右翼分子所谓的“ 南京事件 ”。
(4)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今天的中日关系的困局?

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1)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事件是洋务运动,请问这个运动的性质是?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还传播了什么思想?
(5)根据材料三,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