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广东省】“题23图”为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I)含可燃性气体CO; (II)含可燃性气体CH4
(III)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搡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CO2等 酸性气体。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无水硫酸铜

‚烧杯内壁变浑浊。
 
证明有H2O生成;
‚证明有      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III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
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
其方法是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华在家中做蜡烛燃烧的实验,他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该气体燃烧会产生蓝色火焰)。
猜想二: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猜想三:
(3)[设计实验方案]小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将长玻璃
导管插入焰心,在玻璃导管中间位置用冰袋进行冷敷,再在另一端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4)[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一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猜想二正确,现象应是
(5)[分析与评价]
猜想二观察到的现象一定能证明导出的就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吗? 。理由是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一;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二。由实验I两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也有同学认为是烧杯壁上的某种物质掉落到B烧杯中产生的,请设计实验验证: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还设计了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反思】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的体积始终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
【实验改进1】
I.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设计右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食盐水和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II.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消耗的水的体积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猜想与假设】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某同学对最终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作出猜想:
(Ⅰ)氧化铁(Ⅱ)碳酸铁,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改进2】
使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装有足量铁粉、活性炭粉的浸有食盐水的纸袋,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计算】铁的氧化物有多种,116g四氧化三铁与多少g氧化亚铁(FeO)中所含的氧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改进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金属氧化物是
【设计并完成实验】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将X 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 ,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这些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 都不变。
【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反思】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
【提出问题】②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有何影响?

【设计并完成实验】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为3%H2O2溶液,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讨论交流】(1)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2)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下图 (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
【分析】
(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
(4)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

A.3.33g B.3.93g C.4.00g D.3.96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