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0 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0 2+I 2+2H 20=H 2S0 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0 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0 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0 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科目 化学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一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样品10.6g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00g溶液,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8.55%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1)该烧碱样品变质的程度为  (填“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

(2)a=  g。

(3)当沉淀刚好达到最大质量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 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  

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并用提纯的铜粉制取胆矾(CuSO4•5H2O).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  

(2)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Cu制CuSO4溶液的途径Ⅱ中,若不通入O2,反应将不会发生,原因是  .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较,其显著的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

(4)FeCl3溶液可腐蚀铜以制作印刷线路板,反应只生成两种常见的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含有  种元素,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它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某化学小组对此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其化学式为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氢气。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3)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N2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交流与讨论】

(1)甲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  

(2)大家一致主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乙同学认为A是N2,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②丙同学认为A是NH3,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3)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延伸与拓展】

丁同学对硝酸能与Cu 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 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请完成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  +  H2O。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