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德阳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 + Zn CO + 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2 |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和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强”或“减弱”)。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①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装置②的作用是:(15);装置③的作用是:(16);
②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17)(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③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得到0.2mol氯化钠。则该样品的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A中的溶液是(15),B中的溶液是(16),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17)。
②请判断V(18)200mL(填“>”、“<”或“=”)。
③如果不用B装置,实验后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19),如出现(20),该现象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反应②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内溶液变红 |
________________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 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⑵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
⑶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7分)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测定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资料: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 A 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装置中 MnO2 粉末的作用是。
(3)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4)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仪器D质量增重5.4g,仪器 E 质量增重 8.8g,则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过程中由于过氧化氢的量不足,塑料袋试样燃烧不充分,则该塑料试样中碳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的测算结果(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