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的纬度是
| A.3°26′N | B.10°N |
| C.13°26′N | D.23°26′N |
N-M区间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
| B.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
|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
| D.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
M日期,北京日出时物影的朝向为
| A.西南 | B.东南 | C.西北 | D.东北 |
读下图回答: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地将出现连续性降水 | B.日均温①地小于③地 |
| C.②地附近地面又暖又湿 | D.日温差①地大于④地 |
下图为1984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只考虑温度固索,则图中P点近地面风向为
|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下图中与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相似的是

福建高三(1)—(4)班教室内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最大值时(假定一年中每天都为晴天)
| A.全球昼夜平分 | B.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 |
| C.太阳直射20°S | D.南极圈出现极昼 |
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南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 B.乙、丙、丁、甲 |
| C.丙、丁、甲、乙 | D.丁、甲、乙、丙 |
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 C.丁、乙、丙、甲 | D.甲、丙、乙、丁 |
读甲乙两图,图甲的大圆表示晨昏圈,P点是北极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点(O。,90。E)的地方时是12点,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 A.(55°N.80°w) | B.(80°N,10°E) | C.(55°S,120°W) | D.(0°,60°W) |
图乙中,能表示当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④ | D.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