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73K 时,把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在60 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 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
B.在2 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
C.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 0.25 mol |
D.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氮气,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
如图所示是17世纪炼金家们画的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两种同族元素的元系符号。已知X
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Y比X多1个电子层,X、Y都是生产半导体的材料,X的氢化物XH3有剧毒。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
C.X的氢化物具有强还原性 |
D.Y与碘同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高碘酸(HIO4)强 |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Cl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S原子强的是()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NH3<PH3<SiH4 |
B.酸性:HClO4>H2SO4>H3PO4 |
C.碱性:KOH>NaOH>Mg(OH)2 |
D.还原性:F-<Cl-<Br- |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C |
测定同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的pH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Fe、Cu分别与盐酸反应 |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