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聪聪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 ;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明明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实验步骤:
①电路如图3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4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P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数据处理:
先算出了灯泡的电阻RL= (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P0=
,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
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2改为 .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鼓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 不能传声,实验二表明 与 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实验三表明 与 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 |
2 |
3 |
4 |
5 |
|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4.00 |
16.00 |
36.00 |
64.00 |
100.00 |
|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 |
4 |
8 |
12 |
16 |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某同学“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在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通过电路中a、b、c各点电流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①按图所示连接电路.
②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通过的电流,填入下表.
③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 序号 |
a处的电流Ia |
b处的电流Ib |
c处的电流Ic |
| 1 |
0.10 |
0.12 |
0.22 |
| 2 |
0.20 |
0.24 |
0.44 |
| 3 |
0.30 |
0.36 |
0.66 |
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①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 .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 进行的(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
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4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