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 |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C.君民共主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 B.达尔文进化论 |
C.蒸汽机 | D.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