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B. C. D.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结果是
|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阀的空间 |
| B.国际贸易下降并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
|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
| D.各工业国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 A.蒸汽和电力 | B.蒸汽和石油 | C.石油和电力 | D.电力和核能 |
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圈地运动的推行 |
| C.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殖民扩张的加剧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视野在16世纪得到了爆炸式的拓宽。但大量贵金属的进口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造成
| A.商人阶层的衰落 | B.封建贵族的衰落 |
| C.欧洲经济的衰弱 | D.海外扩张的受阻 |
近代中国新兴的政治派别都重视发挥报刊的舆论工具作用。下列政治报刊创办最早的是
| A.《时务报》 | B.《民报》 | C.《新青年》 | D.《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