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
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
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种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第二十二条军规》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