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国语·晋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 | B.工商业者受官僚剥削 |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
某班自习课上,同学们围绕“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B.农业合作化运动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自主经营 |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昌。吸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 B.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
C.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 D.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