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相对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A.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加剧
D.美、苏争夺世界的领导权

英、美、法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本国的时代特征。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

罗斯福新政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进行的改革,但却有相同点( )

A.罗斯福更多地是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管控
B.列宁是对政府管控过多的经济给予适当的自由。
C.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改革背景不同,性质相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在农业政策上先后有四次大的调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向公有制的首次转变
B.1956年完成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集体所有制广泛建立起来。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公有化程度更高,集体变得更大。
D.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责任制,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

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国逐渐对外开放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D.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