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A. | 设立香港经济特区 |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 |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 D. |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毛泽东也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A. | 焦裕禄 | B. | 王进喜 | C. | 邓稼先 | D. | 雷锋 |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上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你认为与此批示有关的运动是()
A. | "三大改造" | B. | "大跃进"运动 |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D. | "文化大革命" |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③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④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 ①②③④ | B. | ③①②④ | C. | ①③②④ | D. | ①②④③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
占有土地70-80% |
贫农、雇农和中农 |
占乡村人口90% |
占有土地20-30% |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