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说出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外交上基本符合和平共处原则的三件大事。
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经济建设及彼此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予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1)材料一中“这个政策”是指什么政策?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了新的措施,这一新措施有何特点?(1分)
(2)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一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谈谈俄美两国的经济建设给你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近几个月来,美国与俄罗斯关系趋于紧张……今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的一次发言中批评华盛顿“几乎毫无节制地”使用军力的言论令西方震惊。普京还谴责美国正使世界变得更加危险。——选自人民网2007年5月16日
(4)世界现代史上美国与苏联作为盟友曾经有过合作,试举一例说明。
(5)美苏关系由“战友”到“敌人”开始于哪一事件?(1分)此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这一格局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
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2分)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1分)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l 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四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阴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2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1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如何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1分,不得照抄原文)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材料三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日:“今汉兴,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日:“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止盗”的主要出路是什么?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1分)
14—19世纪,东方文明的中国在走向封建文明顶峰的同时逐渐固步自封,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正从地中海沿岸来到大西洋沿岸,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探究。
材料一: 14—16世纪的世界
(1)学会利用历史地图学习,有助于建立空间概念,直观感受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用图上字母代号完成下列问题。
14、15世纪,手工工场在①(字母)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6世纪,文艺复兴由②(字母)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6世纪前后,哥伦布通过航线③(字母)发现了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荷兰、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与产生在地域上呈现的特点是:从④(字母)转移到⑤(字母)
材料二:16—19世纪的三角贸易路线图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面示意图。
通过本题探究,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原始资本积累上的特点是:⑧
材料三:18世纪时,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I
(3)材料三中生产技术首先出现的“革命性的变化”指的是什么机器的发明?“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指哪一形式?19世纪中后期,哪一国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传播的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通过本题探究,我们发现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