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①中试剂 |
①中现象 |
![]() |
A |
Ba(NO3)2 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SO32-与Ba2+生成白色BaSO3沉淀 |
B |
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C |
紫色石 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
D |
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还原性 |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
C.加入Ba(NO3)2,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32-存在 |
下列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
B.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1×10-14mol/L的溶液中:Ba2+、NO3-、K+、ClO- |
C.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K+、AlO2-、CO32- |
D.在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H4+、AlO2-、Cl-、NO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水中加少量的Na2CO3粉末,可提高溶液中HC1O的浓度 |
B.金属单质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都只有氧化性 |
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
D.大气中的N2可作为制硝酸的原料 |
右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或气体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 |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
C.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至过量 |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KOH、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 |
CuO、Fe粉、Fe3O4的混合物中,加一定量稀硫酸,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观察现象。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铁钉部分溶解,则滤液中一定含Fe2(SO4)3 |
B.若铁钉完全溶解,则滤液中一定含CuSO4 |
C.若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不溶物中一定不含Fe |
D.若铁钉无变化,则不溶物中一定含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