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赤壁 杜痒(明)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乌满烟芜。
赤壁 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③春深锁二乔。
注: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③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题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①!
[注]① 讵:岂。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请将此诗与《归去来兮辞》进行比较,简要谈谈二者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问题(6分答)
雨 后 池 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1022~1088)字贡父,门人私谥“公非先生”,北宋新喻人(今江西新余)人。1046年(庆历六年)与其兄刘敞同中进士,在当时都以博学著名,并称“二刘”。有《彭城集》。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的。
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