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谁都如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失明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心中,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上文选自 ,作者是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第三天她要在从事的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打算周游纽约城区。第一、第二天打算干什么呢?
第一天
第二天
作者对明眼人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必修课?有何目的?
名著阅读请列举出两个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家的国名:、
请列举出两个唐僧师徒西行所遇到的妖怪:、
请列举出两个唐僧师徒西行路上帮助过他们的神仙:、
“紧箍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请概述唐僧得到“紧箍咒”并使孙悟空服从管教这个情节。
名著阅读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寓言,广泛采用手法,表现了它们各自的习性。
(2)请写出《伊索寓言》中《狐狸和山羊》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主要内容:寓意:
填空。
《繁星》、《春水》大致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
,。
名著考查
(1)“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首诗集中表达出作者冰心诗歌所歌颂的主题,即把、童真、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2)阅读《伊索寓言》,我们从中体会到它折射出来的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例:《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我喜欢的故事是《》,它告诉人们。
名著阅读题
(1)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本段选自小说《》,“他” 是作者__________(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本段中的“他”是 范爱农。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的感情。
(3)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本段中描写的“他”最大的梦想是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