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B.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作者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C.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D.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与本诗最后两句感情基调不相近的一项是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月
北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①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①红尘:泛指人间。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诗的一、二两句中两词典型地表现了秋月的特征。
诗的最后一句的悠悠“白云”和“红叶”,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1)(2)题。(6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