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世纪英国到达印度最近的航线为

A.英国→ 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B.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习俗在晚清开始发生变化。其原因有:
⑴新式教育的影响;⑵政治变革的推动;
⑶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⑷有识之士的推动。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⑴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⑵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⑶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⑷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郑和下西洋时进行的一系列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D.明政府加强对外交往的一种手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