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分析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①谏官的谏议减少行政失误 ②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③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④谏官众多谏权滥用难免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体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
|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 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 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
|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
|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 B.只能由政府收购 | C.必须限量交易 |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