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和坤生活腐化 |
| 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
| C.和坤犯上作乱 |
|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
宋朝立法:杀人偿命。《水浒传》描述武松为兄复仇杀人判充军,宋江失手杀人判充军,杨志卖刀受泼皮激怒杀人充军。此现象表明
| A.封建国家,重用刑罚 | B.立法明确、司法混乱 |
| C.立法严厉、司法灵活 | D.司法不严、统治不稳 |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
|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
|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
|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
|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研究 | B.史料记载 |
| C.民间传说 | D.专家观点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司法独立 | D.民主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