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
|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
|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
|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 |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 B. |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
| C. |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 D. |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 | B. | 自由恋爱观 |
| C. | 实业救国论 | D. | 民主和科学思想 |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 | 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
| B. |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
| C. |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 |
| D. |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