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
A.放弃辽东半岛 |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
C.有条件归还中国 |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
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内阁制 |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 D.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D.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