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
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
C.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傩戏 |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
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 B.唐朝 | C.北宋 | D.清朝 |